心血管斑块一般不能完全消融,但可通过规范治疗延缓进展或部分逆转。斑块形成与脂质沉积、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相关,需通过药物干预和生活方式调整综合管理。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核心成分为胆固醇结晶、钙化物质及纤维帽,这些结构难以通过药物完全溶解。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可稳定斑块并减少脂质核心,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斑块体积缩小。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能预防血栓形成,但无法直接消除斑块。对于造成严重狭窄的斑块,临床常采用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等血运重建手段改善血流,而非消融斑块本身。
极少数早期脂质条纹阶段的斑块,在严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特定阈值时可能部分消退。这种情况需要长期维持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并结合高强度降脂治疗。但已纤维化或钙化的成熟斑块通常不可逆,治疗重点转为预防破裂和血栓事件。近年研究显示,某些降脂针剂如依洛尤单抗注射液可能促进斑块成分改变,但仍缺乏大规模临床证据支持其消融作用。
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定期监测血脂、血压等指标,避免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饮食上增加深海鱼类、燕麦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的食物,配合医生制定的药物治疗方案。若出现胸闷、活动后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复查冠脉CT或造影,评估斑块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