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达到临床逆转,主要取决于病因控制、纤维化程度、治疗时机及生活方式干预。
1、病因控制酒精性肝硬化戒酒后、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达标时,肝脏炎症消退后可观察到纤维化改善。需配合恩替卡韦、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或戒酒治疗。
2、纤维化程度早期肝硬化(F3-F4期)通过肝活检或弹性成像评估,纤维间隔尚未完全包裹肝小叶时,使用安络化纤丸、扶正化瘀胶囊等抗纤维化药物可能促进基质降解。
3、治疗时机在代偿期肝硬化阶段及时干预,比失代偿期出现腹水、肝性脑病后再治疗逆转概率更高。需定期监测肝功能、门静脉压力及胃镜检查。
4、生活干预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配合适度运动可改善肝微循环,避免腌制食品及动物内脏摄入,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建议每公斤体重1.2-1.5克。
确诊肝硬化后应每3-6个月复查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者需严格禁酒并避免粗硬食物,部分患者经系统治疗可维持长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