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需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包填塞等疾病相鉴别。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与急性心力衰竭相似。但前者呼吸困难多为持续性,且伴有长期吸烟史或粉尘接触史,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肺气肿或肺纹理增粗,而急性心力衰竭多伴有心脏扩大或肺部湿啰音。
2、肺栓塞:肺栓塞患者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与急性心力衰竭相似。但肺栓塞患者多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史,D-二聚体升高,肺动脉CT造影可明确诊断,而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伴有心脏疾病史及心脏扩大。
3、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突发胸痛、呼吸困难,与急性心力衰竭相似。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多位于胸骨后,心电图可见ST段抬高或压低,心肌酶谱升高,而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伴有心脏扩大及肺部湿啰音。
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突发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与急性心力衰竭相似。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多有严重感染、创伤等诱因,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弥漫性浸润影,而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伴有心脏扩大及肺部湿啰音。
5、心包填塞:心包填塞患者突发呼吸困难、低血压,与急性心力衰竭相似。但心包填塞患者多有心脏压塞征象,如颈静脉怒张、奇脉,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包积液及心脏受压,而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伴有心脏扩大及肺部湿啰音。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盐高脂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同时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急性心力衰竭可通过药物治疗、机械辅助、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急性心力衰竭通常由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物。常用药物有呋塞米片20-40mg/次、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服和多巴酚丁胺2-20μg/kg/min静脉注射。这些药物可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
2、机械辅助: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机械辅助治疗。常用方法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这些方法可暂时替代或辅助心脏功能,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3、病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可能与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症状。针对病因,需及时进行再灌注治疗或纠正心律失常。
4、氧疗支持: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低氧血症,需及时给予氧疗。可通过鼻导管2-6L/min或面罩6-10L/min给氧,必要时进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
5、生活方式:患者需严格限制液体摄入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