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保持耳道清洁、避免耳部受压、合理使用药物、调整饮食结构以及观察病情变化。
1、清洁耳道:
使用无菌棉签轻柔清理外耳道分泌物,避免用力过猛损伤耳道皮肤。每日清洁2-3次,操作前需彻底洗手。禁止自行使用挖耳勺等工具深入耳道,以免造成鼓膜穿孔或感染扩散。若分泌物较多或粘稠,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理盐水冲洗。
2、体位管理:
睡眠时采取患侧卧位,利于脓液自然引流。避免压迫患耳,枕头高度需适中。坐立时保持头部直立姿势,减少耳部充血。急性期避免剧烈运动、高空作业及乘坐飞机,防止气压变化加重耳痛。
3、规范用药: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用药前需将药液温热至接近体温。口服抗生素可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等。严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使用激素类药物需严格遵循疗程。
4、饮食调理:
增加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摄入,促进组织修复。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橙子等水果,增强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过硬食物,减少咀嚼时颞颌关节活动对耳部的牵拉。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稀释分泌物。
5、病情监测:
每日测量体温2次,记录耳痛程度、分泌物性状及听力变化。若出现剧烈头痛、高热不退、面瘫等症状,提示可能出现颅内并发症。护理期间避免游泳、洗头时污水入耳,洗澡可用棉球堵塞外耳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控制在50%-60%为宜。康复期可进行耳周轻柔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但急性发作期禁止。建议穿着宽松衣物避免摩擦患耳,儿童患者需修剪指甲防止抓挠。恢复后3个月内定期复查耳镜,评估鼓膜愈合情况。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避免用力过猛。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止血药物应用及准备内镜治疗。
1、保持气道:
患者取侧卧位防止误吸,清除口腔分泌物。大量呕血时需立即进行气管插管保护气道,避免血液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同时给予高流量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
2、建立通道:
迅速开通两条大静脉通路,首选肘正中静脉或颈内静脉。快速输注晶体液扩容,必要时输注血浆代用品。抽血交叉配型备血,血红蛋白低于70g/L需考虑输血治疗。
3、监测体征:
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变化,每15分钟记录一次。特别注意休克早期表现如脉压差缩小、皮肤湿冷。准确记录呕血与黑便的性状、次数及总量,评估出血程度。
4、药物止血:
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抑制胃酸分泌。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可降低门脉压力。凝血功能障碍者可静脉补充维生素K或凝血酶原复合物。
5、内镜准备:
在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6小时内完成急诊胃镜检查。术前禁食禁水,备好止血夹、硬化剂等器械。严重活动性出血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需做好介入手术或外科手术准备。
急救处理后需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可尝试少量冷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恢复期避免粗糙、辛辣食物及非甾体抗炎药,戒烟戒酒。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贫血改善情况,出院后继续口服质子泵抑制剂4-8周。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变化,出现头晕、心悸等再出血征兆需立即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