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耳鸣耳聋是指由听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耳鸣和听力下降,属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一种。主要与内耳毛细胞损伤、听神经病变或中枢听觉通路异常有关,常见诱因包括长期噪声暴露、耳毒性药物、血管病变、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等。
1、内耳毛细胞损伤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或突发爆震声可能导致内耳毛细胞不可逆损伤。患者除耳鸣外,常伴有高频听力下降,早期表现为对鸟鸣声、电话铃声不敏感。治疗需避免噪声刺激,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改善微循环,配合高压氧治疗。
2、听神经病变听神经瘤、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可压迫或损伤听神经,引发单侧进行性听力减退及搏动性耳鸣。典型症状包括言语识别率下降、耳闷胀感。确诊需进行磁共振检查,治疗可采用醋酸泼尼松片抑制炎症,严重者需行听神经瘤切除术。
3、血管性因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会导致耳蜗缺血缺氧,表现为旋转性眩晕伴随低频耳鸣。这类患者常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可选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扩张血管,联合血塞通片改善血流。
4、药物耳毒性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易蓄积在内耳淋巴液,破坏前庭毛细胞。早期症状为耳内嗡嗡声,逐渐发展为双侧对称性听力丧失。发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必要时使用注射用腺苷钴胺营养神经。
5、中枢性病变脑干梗死、听皮层损伤等中枢病变可引起中枢性耳鸣,特征为颅鸣或复杂幻听。常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共济失调,需通过脑部CT确诊。治疗以原发病为主,可辅以尼莫地平片改善脑循环。
神经性耳鸣耳聋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耳周穴位按摩,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建议使用白噪音掩蔽耳鸣,选择安静环境交流。突发性耳聋需在72小时内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害。定期进行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有助于监测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