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与抑郁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焦虑主要表现为对未来事件的过度担忧和紧张,抑郁则以持续的情绪低落和兴趣丧失为核心特征。两者在症状表现、生理机制和干预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焦虑的核心症状包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过度恐惧,常伴随心悸、出汗、肌肉紧张等躯体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反复思考灾难性后果,难以控制担忧情绪,影响日常决策能力。典型的焦虑障碍有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等。生理上,焦虑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相关,杏仁核过度激活导致警觉性增高。心理干预侧重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暴露疗法和放松训练,药物可选择盐酸帕罗西汀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焦虑药物。
抑郁的核心症状为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伴随快感缺乏、自我价值感降低。患者可能出现食欲改变、睡眠障碍、注意力下降,严重时产生自杀意念。典型的抑郁障碍包括重性抑郁障碍、持续性抑郁障碍等。生理上涉及前额叶皮层功能异常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失衡。治疗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行为激活技术,药物常用盐酸氟西汀胶囊、米氮平片等抗抑郁剂。部分难治性抑郁可尝试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焦虑与抑郁可能共病存在,形成焦虑抑郁混合状态。长期未缓解的焦虑可能发展为抑郁,抑郁患者也常合并焦虑症状。临床评估需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进行鉴别。日常生活中,规律运动如每周3次30分钟有氧运动能改善两种状态,地中海饮食模式有助于情绪调节。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症状建议寻求精神心理科医生评估,避免自行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形成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