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痛风患者晚上容易疼痛的原因是夜间体温下降和血液循环减慢,导致尿酸结晶更容易在关节沉积。治疗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缓解症状。避免高嘌呤食物、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控制体重是预防痛风发作的重要措施。急性发作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缓解疼痛,长期治疗需服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呤醇或非布司他。
1、夜间体温下降和血液循环减慢是痛风患者晚上疼痛的主要原因。人体在睡眠时体温会自然降低,血液循环速度减缓,这使得血液中的尿酸更容易在关节部位形成结晶,尤其是足部等远端关节。尿酸盐结晶刺激关节滑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疼痛、肿胀和发红。夜间身体活动减少,关节液流动缓慢,也加剧了尿酸盐的沉积。
2、饮食控制是预防痛风发作的关键措施。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会增加尿酸生成,应尽量避免。建议多食用低嘌呤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尿酸排泄,建议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控制体重也能有效降低尿酸水平,超重或肥胖患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逐步减重。
3、药物治疗是控制痛风症状和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急性发作期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缓解疼痛和炎症,秋水仙碱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适用于不能耐受前两类药物的患者。长期治疗需服用降尿酸药物,别嘌呤醇通过抑制尿酸生成降低血尿酸水平,非布司他选择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具体用药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生活习惯调整对预防痛风发作具有重要意义。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功能,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尿酸排泄,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关节损伤。戒烟限酒是必要的,酒精尤其是啤酒会干扰尿酸代谢,增加痛风发作风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也有助于预防痛风发作。
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通过饮食控制、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保护关节,避免外伤和感染,是维持良好生活质量的关键。建议痛风患者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坚持执行,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