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感冒一般无须打针,多数情况下可通过口服药物缓解症状。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打针并非首选治疗方式。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等严重情况,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注射治疗。
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儿通过休息、多饮水及对症用药即可恢复。口服药物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能有效缓解发热和鼻塞症状,安全性较高。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盲目打针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风险。部分患儿因呕吐或进食困难无法口服药物时,医生可能考虑肌肉注射退热药,但需严格遵循医嘱。
少数合并细菌感染或出现并发症的患儿可能需要静脉输液治疗,如化脓性扁桃体炎引发的高热不退。此类情况需经血常规等检查确认后,由医生判断是否需注射抗生素。免疫缺陷或慢性病患儿感冒后病情易加重,必要时需住院接受静脉给药治疗。
患儿感冒期间家长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鼓励少量多次饮用温水,用生理盐水喷鼻缓解鼻塞。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避免穿盖过厚。若出现呼吸急促、嗜睡、拒食等症状,或发热持续3天未缓解,须立即就医。日常注意勤洗手、均衡饮食以增强儿童免疫力,减少感冒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