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十二指肠溃疡通常由胃酸和消化酶对十二指肠黏膜的侵蚀引起,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以及胃酸分泌过多有关。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饮食管理。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这种细菌会破坏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屏障,导致胃酸直接侵蚀黏膜组织。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上腹疼痛、恶心等症状。治疗通常采用三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以及铋剂,疗程一般为7-14天。
2、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NSAIDs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保护机制,增加溃疡风险。长期服用这些药物的人群需特别注意。治疗时,医生可能会建议停用或减少NSAIDs的剂量,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或质子泵抑制剂来缓解症状。
3、胃酸分泌过多
胃酸分泌过多可能与遗传、压力或饮食习惯有关。高胃酸水平会直接损伤十二指肠黏膜,导致溃疡形成。治疗上,可通过服用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或质子泵抑制剂来抑制胃酸分泌。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和减少咖啡因摄入也有助于控制症状。
4、生活方式与饮食因素
吸烟、饮酒、压力过大和不规律饮食都可能加重十二指肠溃疡。吸烟会减少黏膜血流,延缓溃疡愈合;酒精则直接刺激胃黏膜。建议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空腹时间过长。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蔬菜)和易消化的蛋白质(如鸡蛋、鱼肉),有助于黏膜修复。
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通过药物、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多管齐下。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如出血或穿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