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过量饮酒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多种危害,主要包括心肌损伤、心律失常、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等。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心脏结构与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1、心肌损伤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可破坏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导致心肌纤维化。长期饮酒者可能出现酒精性心肌病,表现为心室扩张、收缩功能下降。患者常伴随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等症状,需通过超声心动图确诊。治疗需严格戒酒,并遵医嘱使用辅酶Q10片、曲美他嗪片等营养心肌药物。
2、心律失常酒精可干扰心脏电传导系统,诱发房颤、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节假日心脏综合征即与短期大量饮酒相关,表现为心悸、胸闷等症状。急性发作时需心电监护,慢性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限制咖啡因摄入。
3、高血压酒精通过激活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血压升高。每日饮酒超过30克乙醇可使高血压风险显著增加,表现为头晕、头痛等症状。患者需减量饮酒并监测血压,必要时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限盐饮食和规律运动有助于血压控制。
4、动脉粥样硬化酒精代谢干扰脂质代谢,升高甘油三酯水平并促进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加速动脉斑块形成。长期饮酒者可能早发冠心病,出现心绞痛症状。需通过冠脉CTA评估血管狭窄程度,治疗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同时需戒烟并控制血糖。
5、心力衰竭长期酒精摄入最终可导致心脏泵血功能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咳嗽等。患者需严格戒酒,限制每日饮水量,并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地高辛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终末期需考虑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或移植手术。
建议饮酒者控制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克乙醇,女性不超过15克。存在心血管基础疾病者应完全戒酒,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及心电图。日常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若出现胸痛、持续心悸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服用解酒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