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引起的血管炎症,通常与过敏原、感染或药物等因素有关,但并非所有病例都由过敏直接引起。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症状采取抗炎、免疫调节及对症处理。
1、病因分析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免疫系统易对某些刺激产生过度反应。
- 环境因素:感染(如链球菌感染、病毒感染)是常见诱因,过敏原(如食物、花粉、药物)也可能触发免疫反应。
- 生理因素: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引发炎症。
- 病理因素:某些慢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轻重,治疗可分为以下几种:
- 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缓解过敏症状;
(2)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减轻炎症反应;
(3)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用于重症患者。
- 对症治疗:
(1)关节疼痛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
(2)皮肤紫癜可外用激素软膏;
(3)腹痛严重时需禁食并静脉补液。
- 生活方式调整:
(1)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
(2)饮食清淡,减少高蛋白食物摄入;
(3)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3、就医建议
若出现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或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明确诊断,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需结合病因和症状,早期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注意日常防护,避免诱因,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