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全人群管理主要包括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患病人群三类。
1、一般人群:
针对血压正常但存在潜在风险因素的群体,管理重点在于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干预。通过普及低盐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等措施预防高血压发生。建议35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建立健康档案跟踪血压变化趋势。
2、高危人群:
包括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长期高盐饮食等危险因素者。这类人群需加强血压监测频率,每3-6个月测量一次。管理策略需结合个体风险特征,如糖尿病患者需同时控制血糖,吸烟者需进行戒烟干预。
3、患病人群:
针对已确诊高血压患者实施分级管理。1级高血压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2级以上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药物治疗。重点监测靶器官损害情况,定期评估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压管理需建立三级预防体系,一般人群侧重一级预防,高危人群强化二级预防,患病人群落实三级预防。日常应注意保持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建议使用家庭血压计定期监测,记录血压变化曲线,就诊时提供给医生作为治疗参考。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需同步控制多重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