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症状主要有耳痛、听力下降、耳内流脓等,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可通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氧氟沙星滴耳液、布洛芬混悬液、鼓膜穿刺术、鼓室成形术等方式治疗。
1、耳痛中耳炎患者早期可能出现耳痛症状,疼痛程度从轻微到剧烈不等,可能伴随耳内压迫感或搏动性疼痛。儿童患者常表现为哭闹不安、频繁抓耳。耳痛多由中耳黏膜充血肿胀或鼓室内压力变化导致。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配合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家长需注意避免患儿用力擤鼻或耳部受压。
2、听力下降中耳炎可能引起传导性听力下降,表现为听声音模糊或需要提高音量。这与鼓室积液影响声音传导有关,积液性质可为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急性期过后多数患者听力可恢复,但慢性中耳炎可能导致持久性损伤。治疗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消除感染,严重者需行鼓膜穿刺术引流积液。
3、耳内流脓化脓性中耳炎常见鼓膜穿孔后耳道流出脓性分泌物,初期为血性脓液,后期转为黄绿色。脓液可能带有异味,干燥后形成痂皮。这种情况提示中耳存在细菌感染,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局部抗感染,配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全身用药。家长需保持患儿外耳道清洁,避免污水进入耳内。
4、发热急性中耳炎患儿常伴随发热,体温可达38-39摄氏度,可能伴有食欲减退、烦躁等症状。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的炎症反应,与细菌毒素释放有关。治疗需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热,联合阿奇霉素颗粒控制感染。家长需注意监测体温变化,保证患儿充足水分摄入。
5、耳鸣部分中耳炎患者会出现低调耳鸣,表现为耳内嗡嗡声或流水声,可能与中耳积液震动或咽鼓管异常开放有关。慢性中耳炎可能伴随高频耳鸣。治疗需消除中耳炎症,可尝试鼓膜按摩或咽鼓管吹张术。若耳鸣持续存在,需排除内耳病变可能。
中耳炎患者日常应避免用力擤鼻、呛水等行为,保持鼻腔通畅有助于咽鼓管功能恢复。饮食宜清淡,适当增加维生素C摄入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急性期需充分休息,避免游泳或乘坐飞机。若症状持续3天无缓解或出现剧烈头痛、眩晕等表现,应立即就医。慢性中耳炎患者需定期复查听力,防止出现胆脂瘤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