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根治,具体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干预措施。慢性中耳炎通常由急性中耳炎迁延不愈、咽鼓管功能障碍、鼻咽部疾病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道流脓等症状。
1、药物治疗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控制感染,配合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若伴随黏膜水肿可短期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减轻炎症反应。药物治疗需足疗程使用,避免反复感染。
2、鼓室成形术适用于鼓膜穿孔长期不愈者,通过修补鼓膜缺损恢复中耳传音结构。手术可清除病灶并重建听骨链,术后需避免耳道进水,定期复查听力。该术式能有效改善听力并降低复发概率,但需评估咽鼓管功能后再实施。
3、乳突根治术针对合并胆脂瘤或骨质破坏的严重病例,通过开放乳突气房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术后需长期随访防止复发,部分患者需二次手术重建听力。该方式能根治感染灶但可能影响耳部生理功能。
4、咽鼓管球囊扩张对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的顽固性病例,可通过微创手术扩张狭窄的咽鼓管。该技术能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减少积液复发,术后配合鼻腔冲洗和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5、生活干预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时佩戴耳塞,积极治疗鼻炎鼻窦炎等上呼吸道疾病。保持耳道干燥清洁,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儿童患者需定期监测听力发育,避免长期使用耳机。
慢性中耳炎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日常可练习捏鼻鼓气法促进咽鼓管开放,但急性感染期禁用。若出现耳痛加剧、发热或面瘫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根治后仍需每年复查耳镜及听力检测,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