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患者生存时间差异较大,多数通过规范治疗可接近正常寿命,实际生存期与抗病毒治疗时机、肝脏基础状态、并发症管理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1、治疗时机:早期启动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需终身监测乙肝病毒DNA载量。
2、肝脏状态:确诊时已存在肝硬化者预后较差,需定期评估肝弹性检测和甲胎蛋白,合并门脉高压时需预防消化道出血。
3、并发症控制:肝癌筛查每6个月需进行肝脏超声联合血清学检查,出现腹水或肝性脑病需立即住院治疗。
4、生活习惯:严格戒酒并避免肝毒性药物,保持优质蛋白饮食,接种甲肝疫苗可降低重叠感染风险。
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及肝脏影像学,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