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急性骨髓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髓炎症,严重程度取决于感染的部位、范围以及是否及时治疗。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骨骼坏死、关节功能障碍甚至全身感染。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和辅助治疗。
1、急性骨髓炎的病因
急性骨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包括血源性传播、外伤感染或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儿童和老年人因免疫力较低,更容易患病。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也属于高危人群。
2、急性骨髓炎的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局部剧烈疼痛、红肿、发热,严重时可能出现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若感染扩散至关节,可能导致关节活动受限。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延误治疗可能引发慢性骨髓炎或骨骼畸形。
3、急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 抗生素治疗: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常用药物包括头孢类、万古霉素等,需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用药。
- 手术清创:对于感染严重或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需通过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液,必要时进行引流。
- 辅助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局部冷敷、营养支持等,帮助患者恢复免疫力。
4、预防与注意事项
预防急性骨髓炎的关键在于避免感染源,如及时处理外伤、保持皮肤清洁、控制慢性疾病等。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和增强免疫力尤为重要。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急性骨髓炎虽然严重,但通过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科学干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