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喉炎在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或窒息风险时可以进行气管插管。多数情况下通过药物和雾化治疗可缓解症状,但若发生喉梗阻导致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需紧急插管保障通气。
小儿急性喉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犬吠样咳嗽、声嘶和吸气性喉鸣。轻中度病例通过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等治疗,配合抗组胺药物如盐酸异丙嗪注射液,通常能有效减轻喉头水肿。部分患儿因过敏体质或反复感染可能对常规治疗反应不佳,需密切监测呼吸频率和三凹征变化。
当患儿出现面色青紫、烦躁不安、血氧饱和度低于90%等Ⅱ度以上喉梗阻表现时,提示存在气道完全阻塞风险。此时需在喉镜直视下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带气囊的儿童专用气管导管建立人工气道。插管后需注意导管位置维护,避免继发肺部感染,同时继续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等药物控制炎症。
患儿确诊急性喉炎后家长应保持环境湿度,避免哭闹加重缺氧。观察呼吸频率是否超过40次/分、是否出现锁骨上窝凹陷等危险体征。任何情况下出现呼吸费力或意识改变都需立即就医,由急诊科或耳鼻喉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气管插管。插管后需转入儿科重症监护室持续监测,待喉水肿消退后按规范程序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