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可通过经尿道电切术、激光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全切术及术后药物辅助治疗等方式去除。具体方案需根据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及患者身体状况综合评估。
1、经尿道电切术:
适用于直径小于3厘米的浅表性肿瘤。通过尿道插入电切镜,直接切除肿瘤组织并电凝止血。该方式创伤小、恢复快,但需注意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血尿或尿频症状。术后需定期膀胱灌注化疗药物预防复发。
2、激光切除术:
采用钬激光或绿激光精准汽化肿瘤组织,尤其适合位于膀胱颈部的病灶。激光能量可封闭血管和淋巴管,减少术中出血和肿瘤扩散风险。术后需留置导尿管3-5天,可能出现排尿灼热感等暂时性不适。
3、膀胱部分切除术:
针对体积较大或局限在膀胱某壁的肿瘤,需开腹或腹腔镜切除部分膀胱壁。术中需进行快速病理检查确认切缘阴性。术后需留置膀胱造瘘管2-3周,可能出现尿失禁或膀胱容量减少等并发症。
4、膀胱全切术:
适用于多发、复发或高级别肿瘤。需完整切除膀胱并行尿流改道,可选择回肠代膀胱或皮肤造口术。该手术创伤较大,术后需长期随访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可能出现夜间遗尿或泌尿系感染。
5、药物辅助治疗:
术后可选用卡介苗膀胱灌注降低复发率,高危患者需联合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于转移病例。药物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血常规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术后应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建议选择低脂高纤维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可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排尿功能,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血尿或排尿异常需及时就诊。戒烟并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