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鼻中隔血肿及脓肿是因鼻中隔黏膜下出血或感染形成的局部病变,需通过局部引流、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处理。鼻中隔血肿通常由外伤引起,如鼻部撞击或手术损伤,导致血液积聚在黏膜下层;若未及时处理,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脓肿。脓肿则多与血肿未及时治疗或鼻部感染扩散有关。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冷敷、口服抗生素、切开引流等。对于严重或反复发作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矫正。
1、鼻中隔血肿的主要原因是外伤性损伤。鼻部受到外力撞击、手术操作不当或鼻腔内插管等,可能导致鼻中隔黏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形成血肿。典型症状为鼻塞、鼻部肿胀感,严重时可能影响呼吸。早期处理包括局部冷敷减少出血,口服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必要时进行穿刺抽吸或切开引流,避免血肿进一步扩大或继发感染。
2、鼻中隔脓肿多由血肿继发感染引起。血肿未及时处理,细菌可能通过破损的黏膜进入血液积聚部位,引发感染形成脓肿。症状包括鼻腔疼痛、发热、局部红肿,甚至脓液流出。治疗方法以抗生素为主,如口服阿莫西林、头孢类或局部使用抗生素软膏。若脓肿较大或症状严重,需切开引流并清除脓液,必要时进行鼻中隔矫正手术以预防复发。
3、预防鼻中隔血肿及脓肿的关键是避免鼻部外伤和及时处理鼻腔问题。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鼻部,避免剧烈碰撞或挤压。若鼻部受伤后出现鼻塞、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尽早处理血肿,防止继发感染。对于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需积极治疗,减少鼻腔黏膜损伤风险。同时,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有助于降低感染可能性。
鼻中隔血肿及脓肿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可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若出现鼻部不适或疑似症状,应尽早就医,遵医嘱进行合理治疗,确保鼻腔健康。对于高风险人群,如鼻部易受伤者或慢性鼻腔疾病患者,更需加强预防和定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