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鼻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其病因主要与遗传、环境、生理、外伤和病理因素有关。药物治疗常用抗组胺药、鼻用皮质类固醇和减充血剂;手术治疗可选择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鼻窦开放术;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避免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和定期清洁鼻腔。
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鼻炎病史的人更容易患病,遗传易感性可能导致鼻腔黏膜对刺激物的反应增强。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鼻腔检查,早期发现并干预。
2、环境因素:空气中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皮屑等是常见诱因,空气污染、冷空气和干燥环境也会刺激鼻腔黏膜。减少接触过敏原,使用空气净化器,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
3、生理因素: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会影响鼻腔通气功能,导致黏膜炎症。通过鼻内镜检查明确鼻腔结构问题,必要时进行手术矫正。
4、外伤因素:鼻部外伤可能导致鼻腔黏膜损伤,继发感染或炎症。避免鼻部受到外力撞击,外伤后及时就医处理,防止并发症。
5、病理因素: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等疾病会引发或加重鼻炎症状。针对不同病理类型,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如慢性鼻窦炎可使用抗生素和鼻用皮质类固醇,过敏性鼻炎可使用抗组胺药和免疫疗法。
鼻炎的治疗和预防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相结合,才能有效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定期进行鼻腔检查,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是预防鼻炎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