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可能由情绪压抑、作息紊乱、饮食不当、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疏肝解郁药物、心理调节、生活习惯调整、中医理疗等方式改善。
1、情绪压抑长期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导致肝气不畅,表现为胁肋胀痛、易怒。建议通过心理咨询、冥想缓解,可遵医嘱使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丹栀逍遥丸等中成药。
2、作息紊乱熬夜或睡眠不足影响肝脏代谢功能,伴随头晕目眩、口苦咽干。需规律作息保证子时入睡,配合酸枣仁汤、归脾丸、天王补心丹调理。
3、饮食不当过量饮酒或油腻食物加重肝脏负担,常见腹胀嗳气。应减少酒精摄入,食用山楂、陈皮等理气食材,必要时用保和丸、枳术丸、香砂六君子汤。
4、慢性疾病肝炎或胆囊病变可能导致肝郁,与肝胆湿热、气滞血瘀有关,症状见黄疸、舌苔厚腻。需治疗原发病,联合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血府逐瘀汤等方剂。
日常可适量饮用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疏肝饮品,避免剧烈情绪波动,每周进行3-5次八段锦或散步等舒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