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的形成与遗传、环境、生理、外伤及病理因素有关,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常用鼻用类固醇喷雾剂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莫米松,口服类固醇如泼尼松,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手术治疗可选择鼻内镜手术、激光手术、微波手术。遗传因素可能增加鼻息肉的易感性,家族中有鼻息肉病史的人群需定期检查。环境因素如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过敏原、刺激性气体等,会增加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息肉形成。生理因素如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长期炎症刺激使黏膜增生形成息肉。外伤如鼻部手术或外伤后,局部组织修复过程中可能形成息肉。病理因素如囊性纤维化、哮喘等系统性疾病,也可能导致鼻息肉的发生。鼻息肉的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药物治疗适用于轻中度患者,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息肉较大的患者。鼻息肉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及时就医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鼻息肉的最明显症状包括鼻塞、嗅觉减退、流鼻涕、面部疼痛或压迫感以及打鼾。
1、鼻塞:鼻息肉最常见的症状是持续性或间歇性鼻塞,可能单侧或双侧发生。鼻塞程度与息肉大小有关,严重时可能导致完全性鼻塞,影响正常呼吸。患者常感到鼻腔通气不畅,夜间症状可能加重。
2、嗅觉减退:鼻息肉可能阻塞鼻腔上部,影响气味分子到达嗅觉感受器,导致嗅觉减退或完全丧失。这种症状可能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可能完全失去嗅觉功能,影响生活质量。
3、流鼻涕:鼻息肉患者常伴有持续性或间歇性流鼻涕,鼻涕多为清亮或黏稠。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后鼻滴漏,即鼻涕从鼻腔后部流入咽喉,引起咽喉不适或咳嗽。
4、面部疼痛或压迫感:鼻息肉可能引起面部疼痛或压迫感,特别是在鼻窦区域。这种症状可能与鼻窦炎有关,表现为额头、眼睛周围或脸颊部位的钝痛或压迫感,可能随体位改变而加重。
5、打鼾:鼻息肉可能导致鼻腔通气不畅,引起夜间打鼾或睡眠呼吸暂停。打鼾声音可能较大,影响患者及其伴侣的睡眠质量,长期可能导致白天嗜睡或疲劳。
鼻息肉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鼻腔卫生,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气体,适当进行鼻腔冲洗,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过度劳累和感冒,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