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硬化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控制病情发展。疾病管理效果主要与病变程度、治疗依从性、危险因素控制及并发症预防等因素有关。
1、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可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能稳定斑块;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可降低心肌耗氧。
2、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改善血流,适用于局限性狭窄。治疗前需评估血管条件,术后需长期服用双抗药物预防支架内再狭窄。
3、外科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通过自体血管搭建旁路通道。术前需评估心功能及移植血管条件,术后需规范康复训练。
4、危险因素控制: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戒烟限酒并保持规律运动。每日监测血压血糖,每3-6个月复查血脂及颈动脉超声评估斑块变化。
低盐低脂饮食配合有氧运动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出现心绞痛加重或静息痛需立即就医评估血运重建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