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可能由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心脏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肺复苏、电除颤、药物治疗、病因治疗、心脏康复等方式治疗。
1、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治疗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随后通过溶栓治疗或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恢复血流,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等。
2、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可直接导致心脏骤停。治疗需立即进行电除颤,后续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等控制心律,必要时植入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
3、电解质紊乱:严重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可引发心脏骤停。治疗需迅速纠正电解质失衡,通过静脉补钾或使用钙剂、胰岛素等药物调节电解质水平,同时监测心电图和血液电解质浓度。
4、药物中毒: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过量可导致心脏骤停。治疗需立即停用相关药物,进行洗胃或使用活性炭吸附毒素,同时使用解毒剂如地高辛抗体片段,并进行支持治疗。
5、心脏结构异常: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肌病等心脏结构异常可能引发心脏骤停。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手术矫正,如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移植术等,术后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和心脏保护药物。
心脏骤停的预防需注意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同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保持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