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病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以及心脏结构异常。
1、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是室性心动过速的主要病因。心肌缺血会引发心室肌电活动不稳定,表现为心室异位起搏点异常兴奋或折返机制形成。这类患者常伴有胸痛、气促等心肌缺血症状,需通过冠脉造影明确诊断。治疗需结合血运重建和抗心律失常药物。
2、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均可导致心室重构,心肌纤维化形成异常传导通路。这类患者心脏超声可见心室扩大或室壁增厚,易发生持续性室速。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心室重塑逆转,严重者需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
3、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会改变心肌细胞膜电位,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电解质失衡多见于利尿剂使用、腹泻等情况下,可通过血液检查确诊。纠正电解质异常后多数室速可自行终止,必要时需静脉补钾补镁。
4、药物副作用: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均可诱发室速。这类患者多有明确用药史,表现为治疗期间新发心律失常。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严重中毒时需使用地高辛抗体。
5、心脏结构异常: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先天性长QT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可导致心室电活动异常。这类患者多有家族史,青少年时期即可发病。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治疗需个体化选择药物或消融手术。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规律作息。饮食需注意补充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色蔬菜,限制咖啡因摄入。定期监测心电图变化,随身携带疾病应急卡片。出现心悸、黑朦等症状时应立即静卧,并及时就医评估。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