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的早期症状主要有视物模糊、夜间视力下降、眩光敏感、色觉改变、单眼复视等表现。
1、视物模糊:
晶状体混浊导致光线散射,患者常感觉眼前有雾状遮挡,远近视物均不清晰。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度视力减退,尤其在强光环境下症状更明显。建议定期进行视力检查,若矫正视力低于0.7需考虑专科就诊。
2、夜间视力下降:
夜间或光线昏暗时瞳孔扩大,更多混浊的晶状体区域暴露,导致驾驶或行走时视物困难。部分患者会描述为"灯光周围出现光晕",这种症状可能早于白天视力问题出现。
3、眩光敏感:
晶状体不均匀混浊使光线发生不规则折射,面对阳光、车灯等强光源时出现明显畏光现象。患者可能需频繁眯眼或佩戴墨镜缓解不适,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
4、色觉改变:
晶状体变黄褐色会影响色觉感知,表现为对蓝色系颜色辨别力下降,白色物体可能呈现淡黄色调。这种改变通常缓慢进展,患者自身可能不易察觉。
5、单眼复视:
晶状体局部密度不均导致光线折射异常,单眼视物时出现重影现象,与双眼复视不同。该症状在明亮环境下更为明显,遮盖健眼时容易发现。
白内障早期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延缓进展,建议增加深色蔬菜摄入以补充叶黄素,避免长时间紫外线照射,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阅读时使用柔和的辅助照明,避免眼睛疲劳。若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到眼科进行裂隙灯检查,根据晶状体混浊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术后需遵医嘱使用眼药水,定期复查眼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