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纤维性颤动可通过电复律、抗心律失常药物、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导管消融术、心肺复苏等方式治疗。心室纤维性颤动通常由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心肌病、药物中毒、遗传性心律失常等原因引起。
1、电复律电复律是心室纤维性颤动的紧急治疗手段,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需在专业医疗监护下进行。电复律前需排除禁忌症如洋地黄中毒,同步电复律能量通常选择较高焦耳数。电复律后需持续心电监测,预防复发。
2、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胺碘酮、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等。胺碘酮适用于多数心室纤维性颤动患者,可静脉注射或口服维持。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心室纤维性颤动效果较好。普罗帕酮适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药物使用需严格监测心电图和电解质。
3、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适用于反复发作心室纤维性颤动的高危患者。该装置可自动识别并终止恶性心律失常,预防心源性猝死。植入后需定期随访检查设备功能,避免电磁干扰。对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ICD联合血运重建可改善预后。
4、导管消融术导管消融术适用于特定起源点明确的心室纤维性颤动。通过射频能量消除异常电活动病灶,尤其对右室流出道或左室分支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术前需完善电生理检查明确靶点,术后可能出现传导阻滞等并发症。部分患者需联合药物治疗。
5、心肺复苏对于突发心室纤维性颤动导致的心脏骤停,需立即启动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早期除颤。抢救时每延迟1分钟除颤,生存率下降一定幅度。复苏后需维持循环稳定,防治缺血缺氧性脑病。低温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心室纤维性颤动患者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和精神刺激,控制基础心脏病。饮食宜低盐低脂,限制咖啡因摄入。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术。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时立即就医,不可擅自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