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损可通过介入封堵术、外科修补术、药物控制和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心肌缺损通常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或创伤性损伤等原因引起。
1、介入封堵术适用于缺损直径较小的患者,通过导管置入封堵器闭合缺损。可能与卵圆孔未闭或室间隔缺损有关,通常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华法林等药物。
2、外科修补术适用于缺损较大或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患者,需开胸进行直接缝合或补片修补。可能与法洛四联症或房室通道缺损有关,常伴随紫绀、生长发育迟缓。术后需使用地高辛、呋塞米或螺内酯等药物。
3、药物控制对暂未手术或术后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改善心功能并预防并发症。可能与肺动脉高压或心律失常有关,表现为下肢水肿、乏力。可选用美托洛尔、依那普利或氨苯蝶啶等药物。
4、定期随访术后患者需长期监测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可能与残余分流或人工材料相关,需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根据情况调整利尿剂、抗凝剂或强心剂的使用。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低盐饮食,规律监测血压心率,出现胸闷气急等症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