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可通过青霉素治疗、定期血清学复查、性伴侣同步筛查、避免高危性行为等方式干预。梅毒通常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分为一期硬下疳、二期皮疹、三期内脏损害等阶段。
1、青霉素治疗苄星青霉素是首选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多西环素或头孢曲松,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并监测吉海反应。
2、血清学复查治疗后需定期检测RPR或TPPA滴度,早期梅毒随访2-3年,晚期梅毒随访3年以上,直至血清学指标转阴或维持低滴度。
3、性伴侣筛查确诊后3个月内的所有性接触者均需接受梅毒检测,阳性者须同步治疗以避免重复感染,治疗期间禁止无保护性行为。
4、高危行为规避避免多性伴、商业性行为等高风险暴露,正确使用避孕套可降低传播概率,合并HIV感染者需加强免疫状态监测。
确诊后应严格遵医嘱完成治疗周期,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治疗期间避免献血或器官捐献,育龄期患者治愈前需做好避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