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根据性质可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临床意义在于评估是否需要干预及监测恶性风险。良性结节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恶性结节则需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对于甲状腺结节的分类,主要依据超声检查、细针穿刺活检和甲状腺功能检测进行判断。良性结节包括胶质结节、囊性结节和炎性结节,恶性结节则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和髓样癌。胶质结节是最常见的良性结节,通常无明显症状,超声显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囊性结节多由甲状腺囊肿引起,超声显示为液性暗区;炎性结节可能与桥本甲状腺炎相关,常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恶性结节中,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超声显示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细针穿刺活检可确诊;滤泡状癌超声显示结节呈实性,常伴有钙化;髓样癌较为罕见,常与遗传因素相关,血清降钙素水平升高。治疗方面,良性结节若无症状且甲状腺功能正常,可定期随访;若结节较大或引起压迫症状,可考虑手术切除。恶性结节通常需手术切除,术后根据病理类型决定是否进行放射性碘治疗。对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结节,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药物调节,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甲状腺功能减退则需补充甲状腺激素。饮食上,建议保持碘摄入适中,避免过量或不足,适量摄入富含硒的食物如坚果、鱼类,有助于甲状腺健康。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及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是预防甲状腺结节恶变的关键。
冠心病主要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猝死型冠心病五类。
1、稳定型心绞痛:表现为胸痛或压迫感,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治疗以控制危险因素为主,如戒烟、控制血压和血脂,同时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
2、不稳定型心绞痛:胸痛发作频率增加、程度加重,甚至休息时也可发生,提示斑块不稳定。需紧急就医,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抗凝药物如肝素及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3、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症状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治疗包括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凝治疗及冠状动脉造影评估是否需要血运重建。
4、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表现为持续性胸痛,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提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需立即进行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如阿替普酶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5、猝死型冠心病:因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导致心脏骤停,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预防措施包括植入心脏除颤器ICD及积极治疗基础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需注意饮食调节,如低盐低脂饮食,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适量运动,如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遵医嘱服药,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