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可能由长期吸烟饮酒、嚼食槟榔、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口腔黏膜慢性炎症等因素引起,早期发现可通过手术切除配合放化疗提高治愈率。
1、吸烟饮酒:烟草和酒精中的致癌物长期刺激口腔黏膜,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建议戒烟限酒,定期口腔检查,高危人群可遵医嘱使用维A酸乳膏、西妥昔单抗注射液、顺铂注射液等药物干预。
2、嚼食槟榔:槟榔碱与石灰混合物易造成口腔黏膜纤维化。出现白斑或溃疡时需活检排除癌变,临床常用氟尿嘧啶软膏、帕博利珠单抗、卡培他滨片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
3、HPV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可能诱发口咽部鳞癌。表现为无痛性颈部肿块,需采用HPV疫苗预防,确诊后可使用尼妥珠单抗、紫杉醇注射液、替吉奥胶囊等药物。
4、慢性炎症:尖锐牙尖或不良修复体长期摩擦导致黏膜糜烂,可能进展为癌。建议消除刺激因素,病理确诊后采用根治性手术联合多西他赛注射液、厄洛替尼片、雷替曲塞等药物治疗。
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过烫辛辣饮食,40岁以上长期口腔溃疡不愈者应及时进行活检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