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息肉是肛管或直肠末端黏膜表面的赘生物,可能由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不良排便习惯或病毒感染引起,可通过药物保守治疗、内镜下切除、手术切除或调整生活方式改善。
1、慢性炎症长期肛窦炎或直肠炎反复刺激黏膜增生,伴随排便疼痛或黏液便。建议使用美沙拉嗪栓剂、氢化可的松软膏或地奥司明片控制炎症。
2、遗传倾向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疾病导致多发性息肉,可能伴随腹痛或血便。需定期肠镜监测,必要时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3、排便异常长期便秘或腹泻造成机械性摩擦,易引发单发小息肉。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肛门清洁和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排便。
4、HPV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导致肛周尖锐湿疣样增生,常伴瘙痒或异物感。需采用干扰素凝胶、鬼臼毒素酊或光动力疗法进行抗病毒治疗。
日常避免久坐久蹲,便后温水坐浴,出现持续便血、息肉增大或脱出时需及时至肛肠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