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经常性腹泻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饮食不当、肠道感染、慢性疾病等。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或就医检查。
1、饮食不当
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摄入过多油腻或刺激性食物、乳糖不耐受等,都可能引发腹泻。长期食用不洁食物或饮用污染水源,也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建议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红薯等,同时注意饮食卫生。
2、肠道感染
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是腹泻的常见原因。例如,轮状病毒感染、沙门氏菌感染等。感染性腹泻通常伴随腹痛、发热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原体类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或驱虫药物(如甲硝唑),同时补充电解质以防脱水。
3、慢性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IBD)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导致长期腹泻。这些疾病与免疫系统异常、肠道菌群失调有关。治疗包括使用抗炎药物(如美沙拉嗪)、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的益生菌(如双歧杆菌)。
4、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腹泻。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必要时补充益生菌或使用止泻药物(如洛哌丁胺)。
5、心理因素
压力、焦虑等情绪波动可能通过“脑-肠轴”影响肠道功能,导致腹泻。缓解压力、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如瑜伽、散步)有助于改善症状。
经常性腹泻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排除严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