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视物重影、光敏感等症状,可通过眼科检查确诊。白内障通常由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引起,常见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长期紫外线暴露者。
1、视力模糊晶状体混浊会导致光线散射,早期表现为渐进性无痛性视力下降。患者可能感觉眼前有雾状遮挡,尤其在强光下更明显。若因年龄相关因素引起,可通过佩戴矫正眼镜暂时改善;若由糖尿病导致,需控制血糖并配合使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延缓进展。
2、视物重影晶状体不均匀混浊可能造成单眼复视现象,看物体时出现叠影。这与角膜散光不同,闭单眼时症状仍存在。外伤性白内障可能伴随此类症状,需通过裂隙灯检查确认混浊位置,必要时使用谷胱甘肽滴眼液保护晶状体上皮细胞。
3、光敏感混浊晶状体使光线异常折射,患者对车灯、阳光等强光耐受度降低,可能出现眩光或光晕现象。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易出现此类症状,建议减少紫外线暴露并使用含维生素E的眼用凝胶保护晶状体。
4、色觉改变晶状体发黄会使颜色辨识度下降,尤其难以区分蓝色和紫色色调。这种情况多见于核性白内障,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适量补充叶黄素可能有助于延缓进程,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使用苄达赖氨酸滴眼液。
5、频繁更换眼镜短期内屈光度数快速变化可能是晶状体膨胀期表现,常见于皮质性白内障。此类患者可能伴随近视度数加深,常规验光无法完全矫正。需通过眼压监测排除继发青光眼风险,必要时考虑使用法可林滴眼液控制进展。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裂隙灯检查,户外活动时佩戴防紫外线眼镜。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造成视疲劳。若出现夜间驾驶困难、阅读需更强照明等情况,应及时到眼科进行视力、眼压、眼底等全面检查,根据混浊程度选择超声乳化或人工晶状体植入等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