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出现不排尿的情况通常不正常,可能提示脱水或病情加重。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但排尿减少需警惕并发症。
手足口病患儿排尿减少最常见的原因是发热导致体液流失过多。病毒侵袭可能引起口腔疼痛,患儿因吞咽困难而减少饮水,进一步加重脱水。轻度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尿色加深,此时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可缓解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因高热导致代谢紊乱,出现暂时性肾功能异常,需监测尿量和精神状态。
少数情况下排尿减少可能提示严重并发症。病毒性脑炎可能影响下丘脑调节功能,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爆发性心肌炎可引起循环衰竭,肾脏灌注不足导致少尿或无尿。若患儿超过6小时无排尿且伴有嗜睡、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需立即就医排除急性肾损伤。
患儿患病期间家长需记录每日排尿次数和尿量,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可准备西瓜汁、米汤等流质食物补充水分,避免酸性果汁刺激口腔溃疡。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应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发热期间每4小时检查一次尿布。出现持续12小时无尿、哭泣无泪、前囟凹陷等危重症状时,须急诊进行静脉补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