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骨折后需要注意制动固定、定期复查、疼痛管理、预防并发症和营养支持。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或暴力撞击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1、制动固定骨折后需立即使用夹板或石膏固定患肢,避免移位加重损伤。上肢悬吊带可帮助减轻肿胀,固定期间禁止负重或活动关节。若固定物松动或压迫皮肤,需及时就医调整。
2、定期复查骨折后1-2周需拍摄X线片观察对位情况,4-6周评估骨痂形成进度。医生会根据愈合情况调整固定方式,过早拆除可能导致畸形愈合。儿童患者家长需密切随访生长板是否受损。
3、疼痛管理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冰敷每次15-20分钟能缓解肿胀疼痛,患肢抬高超过心脏水平有助于静脉回流。若出现剧烈疼痛伴麻木需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
4、预防并发症长期制动可能引发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拆除固定后需逐步进行握拳、腕关节屈伸等康复训练。卧床患者家长应协助翻身预防压疮,注意观察手指颜色温度变化以防血管神经损伤。
5、营养支持每日补充500毫升牛奶或适量豆腐等高钙食物,维生素D3胶囊可促进钙吸收。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影响骨痂形成,可适量食用鱼肉、鸡蛋等优质蛋白。吸烟饮酒会延缓愈合,恢复期需严格禁止。
康复期间保持患肢干燥清洁,石膏固定者可用保鲜膜包裹后擦浴。逐步恢复活动时应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若出现异常响声、再次肿胀需立即就诊。定期进行握力球训练有助于恢复前臂肌力,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可减轻晨间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