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放化疗后遗症主要包括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骨髓抑制、生殖系统损伤和淋巴水肿。
1、放射性肠炎:
放射线可能损伤肠道黏膜,导致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轻症可通过低纤维饮食缓解,严重者需使用肠道黏膜保护剂。长期可能引发肠粘连或肠梗阻,需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2、放射性膀胱炎:
膀胱受到辐射后可能出现尿频、尿急、血尿等刺激症状。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严重出血时需进行膀胱灌注治疗。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膀胱挛缩,需长期随访泌尿功能。
3、骨髓抑制:
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治疗期间需每周监测血常规,重度骨髓抑制需注射造血生长因子。贫血患者可适当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
4、生殖系统损伤:
放射线会导致卵巢功能早衰,出现潮热、盗汗等更年期症状。阴道黏膜萎缩可能引起性交疼痛,需使用阴道扩张器和润滑剂。年轻患者治疗前可考虑卵子冷冻保存生育能力。
5、淋巴水肿:
盆腔淋巴结清扫后可能引发下肢淋巴回流障碍。表现为单侧下肢肿胀、皮肤增厚,需终身穿戴压力袜。每日进行抬腿运动和专业淋巴引流按摩可缓解症状。
患者在康复期应保持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帮助组织修复。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避免久坐久站。定期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排尿功能,使用温和无皂基清洁剂护理放射区域皮肤。出现持续发热、严重疼痛或异常出血时应立即就医复查。心理疏导同样重要,可参加肿瘤患者互助小组缓解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