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一般可以通过打针治疗,但通常不作为首选方案。湿疹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生物制剂注射、免疫抑制剂注射等。湿疹可能与遗传、环境刺激、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免疫紊乱、微生物感染等因素有关。
1、外用药物湿疹急性期可选用炉甘石洗剂或3%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期可使用氧化锌软膏,慢性期推荐糠酸莫米松乳膏等中弱效糖皮质激素。外用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皮损部位,全身副作用较小,适合轻中度湿疹患者。使用前需清洁患处,避免接触眼睛和黏膜。
2、口服药物对于瘙痒明显的患者可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严重泛发性湿疹可短期服用醋酸泼尼松片。口服药物适用于中重度或对外用药反应不佳的患者,需注意糖皮质激素不可长期使用,突然停药可能引起反跳现象。
3、光疗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对慢性顽固性湿疹效果较好,每周治疗2-3次,需持续数周。光疗通过调节皮肤免疫反应减轻炎症,适合面积较大的慢性湿疹,治疗时需做好眼部防护,可能出现皮肤干燥等副作用。
4、生物制剂注射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等IL-4/IL-13抑制剂可用于中重度特应性湿疹,每2周皮下注射一次。生物制剂靶向阻断特定炎症因子,适合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需监测注射部位反应和感染迹象,价格较高且需长期维持治疗。
5、免疫抑制剂注射环孢素注射液等免疫抑制剂适用于严重顽固性湿疹,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压。这类药物通过抑制T细胞活性控制炎症,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通常作为最后选择,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湿疹患者日常应避免搔抓,穿着纯棉透气衣物,洗澡水温不超过37摄氏度,使用无香料保湿霜如凡士林修复皮肤屏障。饮食上注意记录可能诱发加重的食物,保持居住环境湿度在50%-60%,减少尘螨接触。急性期可冷敷缓解瘙痒,若出现皮肤感染迹象如红肿化脓需及时就医。建议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