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未经规范治疗可导致死亡,但通过长期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艾滋病死亡风险主要与免疫系统破坏程度、机会性感染控制、治疗依从性、并发症管理等因素相关。
1、免疫破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持续攻击CD4+T淋巴细胞,当CD4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进入艾滋病期,机体丧失免疫功能,死亡风险显著增加。需终身服用拉米夫定、替诺福韦、多替拉韦等抗病毒药物。
2、机会感染免疫缺陷状态下易发生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隐球菌脑膜炎等致命感染。需定期监测CD4水平,预防性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等药物。
3、治疗依从漏服药物易导致病毒耐药,需严格按时服用抗病毒药物。采用电子药盒提醒、固定服药时间等方法可提高用药依从性。
4、并发症晚期可能出现淋巴瘤、卡波西肉瘤等恶性肿瘤,或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需联合肿瘤科、神经科进行多学科诊疗。
建议HIV感染者每3-6个月检测病毒载量和CD4细胞计数,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避免生食及未灭菌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