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结痂后按压出现脓水可能与局部感染、痂下积脓、伤口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清创消毒、外用药物、口服抗生素等方式处理。脓液渗出通常提示细菌感染,需避免自行挑破痂皮。
1、局部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伤口后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痂皮周围红肿、按压溢脓。需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外敷莫匹罗星软膏,感染扩散时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伴随局部皮温升高和疼痛加剧时,提示可能发展为蜂窝织炎。
2、痂下积脓过早形成的痂皮阻碍组织液排出,导致脓液在痂下积聚。应使用无菌镊子去除松动痂壳,暴露创面后涂抹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深部脓液需由医生进行切开引流,同时配合红外线照射促进愈合。
3、伤口护理不当频繁触碰伤口或使用不透气敷料,易造成厌氧菌繁殖。建议每日用碘伏消毒液消毒后,覆盖水胶体敷料。保持创面干燥清洁,避免接触污水或污染物。
4、异物残留伤口内遗留的沙砾或织物纤维可能持续刺激组织,导致反复化脓。需通过清创术清除异物,术后涂抹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伴随肉芽组织过度增生时,需使用硝酸银棒烧灼处理。
5、全身因素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出现伤口迁延不愈。除局部处理外,需控制血糖水平,必要时静脉输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营养不良患者需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
日常应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痂皮撕裂。饮食需增加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摄入,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如出现发热或脓液恶臭,提示可能发生败血症,须立即就医。愈合期间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创面颜色变化,正常情况下新生上皮组织应呈粉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