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17毫摩尔每升属于严重高血糖状态,需立即就医并采取降糖治疗。高血糖处理方式主要有静脉补液、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调整降糖方案、预防并发症等。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与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衰竭、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多饮多尿、体重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
1、静脉补液严重高血糖易导致渗透性利尿引发脱水,需建立静脉通道补充生理盐水。补液速度根据脱水程度调整,初期快速补液后需监测电解质平衡。合并酮症酸中毒时需同步纠正酸中毒,补液治疗需在急诊科或内分泌科监护下进行。
2、胰岛素注射速效胰岛素可快速降低血糖水平,通常采用静脉微量泵持续输注或皮下多次注射。血糖高于13.9毫摩尔每升时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初始剂量根据体重计算,后续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需警惕低血糖反应,血糖下降速度不宜超过每小时5.6毫摩尔每升。
3、血糖监测治疗期间需每小时监测指尖血糖,稳定后改为每2-4小时监测。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更好反映血糖波动趋势,尤其适用于血糖难以控制的患者。监测需持续至血糖稳定在目标范围内,并记录血糖变化曲线供医生评估。
4、调整降糖方案血糖控制稳定后需重新评估降糖方案,1型糖尿病需调整基础与餐时胰岛素比例,2型糖尿病可考虑联合口服降糖药。方案调整需参考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合并肾功能不全者需避免经肾排泄的降糖药物。
5、预防并发症急性期需预防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慢性期需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及周围神经病变。建议完善尿微量白蛋白、眼底照相、神经电生理等检查,同时控制血压血脂在目标范围。
出现严重高血糖时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以防酮症加重。日常需严格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限制精制碳水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建立规律监测血糖的习惯,随身携带含糖食品应急。遵医嘱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及并发症筛查,不可自行调整降糖药物剂量。合并感染、应激等情况时需加强血糖监测频率,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