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下垂可能由提上睑肌发育异常、动眼神经麻痹、重症肌无力、外伤、老年性退变等原因引起。上睑下垂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上眼睑无法正常抬起,可能伴随视力障碍、抬头纹加深等症状。
1、提上睑肌发育异常先天性上睑下垂多因提上睑肌发育不全导致,患儿出生即可见眼睑遮盖瞳孔,可能伴随弱视。轻度患者可通过额肌代偿性收缩维持视物,重度需在3-5岁进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或额肌悬吊术矫正。常见伴随症状包括仰头视物、眉弓抬高。
2、动眼神经麻痹颅内肿瘤、脑血管病变或糖尿病可导致动眼神经受损,引发神经源性上睑下垂。患者多突发单侧眼睑下垂,可能伴随瞳孔散大、眼球运动障碍。需通过头颅MRI排查病因,急性期可短期使用新斯的明改善症状,长期需治疗原发病。
3、重症肌无力自身抗体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造成晨轻暮重的波动性上睑下垂。患者常伴复视、咀嚼无力,新斯的明试验可确诊。治疗采用溴吡斯的明改善症状,联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进展。
4、外伤性损伤眼部钝挫伤或手术创伤可能直接损伤提上睑肌或支配神经。急性期表现为眼睑淤血肿胀,后期遗留机械性上睑下垂。轻度可通过热敷促进血肿吸收,重度需手术修复断裂的提上睑肌或行硅胶条悬吊术。
5、老年性退变随着年龄增长,提上睑肌腱膜逐渐松弛变薄,导致老年性上睑下垂。多表现为双侧对称性缓慢进展,可能伴眼睑皮肤松弛。轻度无需处理,影响视野时可选择提上睑肌腱膜修复术,术后需避免揉眼以防缝线松脱。
建议上睑下垂患者避免过度用眼,外出佩戴墨镜减少紫外线刺激。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优质蛋白,如胡萝卜、深海鱼等,有助于维持眼睑肌肉功能。先天性患儿家长应定期检查视力,防止弱视发生。所有患者均需在眼科医生指导下选择保守观察或手术治疗,不可自行使用眼药水或服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