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与脑梗死本质上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述,脑梗死是医学标准术语,指脑组织因缺血缺氧导致的坏死,其严重程度取决于梗死部位和范围。
1、术语差异:
脑梗是民间对脑梗死的简称,两者均指向脑血管阻塞引发的脑组织损伤。医学文献中统一使用“脑梗死”描述该病理过程,强调不可逆性坏死特征。
2、病理机制:
脑梗死由血栓栓塞或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闭塞,引发局部脑细胞死亡。根据阻塞血管大小可分为腔隙性梗死与大动脉梗死,后者常导致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
3、临床表现:
症状严重度与梗死面积正相关。小范围梗死可能仅出现轻微肢体麻木,大面积梗死会导致偏瘫、失语甚至昏迷。脑干等重要部位梗死可直接威胁生命。
4、影像学特征:
CT或MRI检查可明确梗死范围。急性期表现为缺血区低密度影,后期形成软化灶。弥散加权成像能在发病2小时内检测早期缺血改变。
5、预后评估: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评估标准,分数越高预后越差。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房颤者复发风险显著增加。
预防脑梗死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并保持规律运动。饮食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钠摄入应低于5克。出现突发面瘫、肢体无力等卒中征兆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争取4.5小时静脉溶栓时间窗。康复期患者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与语言康复,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与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