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后拉肚子可能与酒精刺激胃肠黏膜、肠道菌群紊乱、酒精不耐受、慢性胃肠疾病或饮酒时进食不当等因素有关。酒精会直接刺激消化道黏膜,导致胃肠蠕动加快,引发腹泻症状。
酒精进入消化道后会直接刺激胃和小肠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胃肠蠕动加快,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缩短,水分吸收减少,从而产生腹泻。酒精还会抑制肠道对钠和水的吸收,加重腹泻症状。长期饮酒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益生菌减少,致病菌增多,进一步影响肠道功能。部分人群存在酒精代谢酶缺乏,饮酒后乙醛蓄积,刺激肠道引发腹泻反应。患有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胃炎等基础胃肠疾病的人群,酒精会加重原有病变,更容易出现腹泻症状。饮酒时进食辛辣刺激、高脂肪或生冷食物,可能协同酒精刺激消化道,加重腹泻发生。
建议饮酒前适量进食淀粉类食物保护胃黏膜,避免空腹饮酒。选择低度酒并控制饮酒量,避免混合饮用不同种类酒品。饮酒时避免同时摄入辛辣、油腻或生冷食物。出现持续腹泻可适当补充电解质溶液防止脱水。若腹泻症状反复出现或伴随发热、便血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平时可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减少酒精对肠道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