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和近视的严重程度需根据具体病情判断,弱视可能对视力发育造成长期影响,近视则主要导致远视力下降但可矫正。两者均需及时干预,但弱视的治疗窗口期更紧迫。
弱视属于视觉发育障碍,多因婴幼儿期双眼视觉刺激不平衡导致。常见诱因包括单眼斜视、高度屈光参差、先天性白内障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永久性视力缺陷,即使成年后矫正屈光问题也难以恢复。典型表现为视力检查时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值,可能伴随立体视功能丧失。治疗需在视觉发育关键期通常6岁前进行,包括遮盖疗法、光学矫正、视觉训练等。常用药物有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阿托品眼用凝胶辅助治疗,严重者需手术矫正斜视或白内障。
近视属于屈光不正,主要因眼轴过长或角膜曲率过陡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虽不会直接致盲,但高度近视可能引发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并发症。典型症状为远视力模糊、眯眼视物、眼疲劳等。可通过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或屈光手术矫正。控制进展常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角膜塑形镜,日常需增加户外活动。与弱视不同,近视矫正不受年龄限制,但需终身防控并发症风险。
建议儿童3岁起定期进行视力筛查,发现弱视征兆应尽早就医。近视患者需每半年检查眼底,避免剧烈运动。两者均需保证每日2小时户外光照,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补充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蓝莓等。弱视治疗期间家长需严格监督遮盖治疗时长,近视儿童建议使用防蓝光眼镜并保持读写距离30厘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