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多数患者可达到功能康复,但椎体高度无法完全恢复。康复效果主要取决于骨折程度、手术时机、术后康复训练、基础疾病控制及年龄因素。
1、骨折程度:
轻度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丢失<30%术后恢复较好,疼痛缓解明显;中重度骨折可能残留慢性腰痛。骨质疏松性骨折需同步抗骨质疏松治疗,否则易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
2、手术时机:
伤后2周内手术能最大限度恢复椎体高度,超过3个月手术仅能缓解疼痛。急性期手术通过球囊扩张可部分复位椎体,陈旧性骨折已形成骨痂则复位困难。
3、康复训练:
术后3天开始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2周后佩戴支具下床,6周内避免弯腰负重。核心肌群力量训练可改善脊柱稳定性,水中运动能减少关节负荷。
4、基础疾病:
糖尿病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否则影响骨水泥融合。高血压患者应维持血压平稳,避免椎体再出血。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需评估骨代谢指标。
5、年龄因素:
60岁以下患者肌肉代偿能力强,多能恢复日常生活;80岁以上高龄患者易出现驼背畸形。绝经后女性需持续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二次骨折。
术后3个月内使用硬板床,侧身起床时保持脊柱轴线平直。饮食需保证每日1200mg钙摄入,推荐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及豆制品。避免提重物超过5公斤,乘坐交通工具时使用腰托。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太极拳和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平衡能力。出现下肢麻木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复查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