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后背疼可能与肌肉劳损、骨质疏松、脊柱退行性变、泌尿系统结石、心肌梗死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休息理疗、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病情。
1、肌肉劳损长期负重或姿势不良可能导致背部肌肉筋膜慢性损伤,表现为局部酸痛、活动受限。可通过热敷缓解症状,配合推拿、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若疼痛持续,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药物。
2、骨质疏松中老年男性因激素水平下降易出现骨量减少,可能引发脊椎压缩性疼痛。骨密度检查可确诊,需补充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维D3片等抗骨质疏松药物,日常注意防跌倒。
3、脊柱退行性变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可能压迫神经根,产生放射性疼痛。轻症可用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严重者需考虑椎间孔镜手术。磁共振检查能明确病变程度。
4、泌尿系统结石肾结石移动时可引发肾区牵涉痛并向背部放射,伴有血尿、尿频。确诊需泌尿系超声,可服用排石颗粒促进排出,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每日饮水量应保持2000毫升以上。
5、心肌梗死部分心肌缺血患者表现为后背压榨性疼痛,伴冷汗、恶心。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测可鉴别,需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并呼叫急救。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是有效治疗手段。
日常应避免久坐久站,每1小时活动5分钟缓解肌肉紧张。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搬运重物时保持腰部直立。饮食注意补充牛奶、豆制品等富钙食物,高血压患者需控制钠盐摄入。突发剧烈疼痛或伴随意识障碍时须立即就医,不可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和心血管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