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肯吃饭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营造用餐环境、增加运动量、补充微量元素、排查疾病因素等方式改善。厌食可能由饮食习惯不良、消化功能紊乱、营养素缺乏、心理抗拒、器质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零食供应,避免餐前1小时进食甜食或饮料。主食可选用小米粥、南瓜泥等易消化食物,搭配西蓝花、胡萝卜等颜色鲜艳的蔬菜刺激食欲。每周引入1-2种新食材,采用蒸煮等保留原味的烹饪方式。注意食物温度控制在40℃以下,避免烫伤口腔。
2、营造用餐环境固定用餐时间和位置,使用儿童专用餐椅形成条件反射。避免用餐时看电视或玩玩具,家长应示范咀嚼动作。可将食物摆成卡通造型,选用色彩明快的餐具。对于2岁以上幼儿,可让其参与摆餐具等简单准备工作。
3、增加运动量每日保证1-2小时户外活动,如爬行、追球游戏等消耗体能的运动。运动后30分钟是进食黄金期,此时胃酸分泌增加。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进食,可先补充少量温开水缓解口渴。
4、补充微量元素长期食欲不振需检测血清锌、铁水平。缺锌会影响味蕾敏感度,可适当进食牡蛎、牛肉等富锌食物。缺铁会导致异食癖,可添加猪肝、菠菜等含铁食材。复合维生素B族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可通过全谷物食品补充。
5、排查疾病因素持续性厌食伴随体重下降需就医,可能与鹅口疮、胃炎等疾病有关。鹅口疮患儿口腔黏膜会出现白色伪膜,可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胃炎多表现为餐后哭闹,需用蒙脱石散保护胃黏膜。寄生虫感染会引起脐周疼痛,需粪检确诊。
建立规律的进食生物钟,两餐间隔保持3-4小时。避免强迫喂食造成心理阴影,允许幼儿有20%的饭量波动。记录每日饮食日记,观察排便和睡眠情况。若调整两周仍无改善,或伴随发热、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到儿科或儿童消化科就诊。对于过敏体质宝宝,需特别注意排除鸡蛋、牛奶等常见致敏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