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横纹肌溶解的治疗方法包括及时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预防肾功能损伤。治疗的核心是迅速处理病因,同时采取对症支持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及时补液:大量补液是治疗横纹肌溶解的首要措施,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帮助稀释血液中的肌红蛋白,减少肾脏负担。补液量需根据患者体重和病情调整,通常为每小时200-300毫升,直至尿量达到每小时1-2毫升/公斤。
2、纠正电解质紊乱:横纹肌溶解常伴随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等电解质异常。高钾血症可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胰岛素联合葡萄糖等药物纠正;低钙血症则需补充钙剂,如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避免肌肉抽搐和心律失常。
3、预防肾功能损伤:肌红蛋白在肾脏沉积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使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促进肌红蛋白溶解和排泄;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清除血液中的肌红蛋白和代谢废物,保护肾功能。
4、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如药物引起的横纹肌溶解需立即停药;运动过度导致的需休息并避免再次剧烈运动;感染或代谢性疾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5、对症支持:疼痛严重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缓解;肌肉痉挛可使用肌松药如地西泮;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
横纹肌溶解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早期诊断和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通过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预防肾功能损伤和病因治疗,大多数患者可有效恢复,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