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接触等原因引起。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可通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遵医嘱使用药物等方式缓解。
1、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急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因,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均可引发呼吸道感染。病毒侵入支气管黏膜后导致局部炎症反应,黏膜充血水肿并分泌大量黏液。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全身酸痛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刺激性干咳或伴有白色黏液痰。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右美沙芬、氨溴索等药物缓解症状。
2、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多继发于病毒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时,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性支气管炎患者痰液常呈黄色或绿色脓性,可能伴有胸骨后疼痛。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配合祛痰药物如乙酰半胱氨酸。
3、长期吸烟烟草中的焦油和有害气体持续刺激支气管黏膜,导致纤毛功能受损、杯状细胞增生。长期吸烟者易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晨起症状明显。肺功能检查可发现气流受限。首要治疗措施是彻底戒烟,必要时可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控制气道炎症。
4、空气污染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可损伤呼吸道防御机制。短期高浓度暴露可能诱发急性支气管炎发作,长期低浓度接触则增加慢性支气管炎风险。雾霾天气应减少户外活动,室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出现持续性咳嗽建议进行胸部X线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5、职业粉尘接触长期接触棉尘、煤尘、矽尘等职业性粉尘可导致职业性支气管炎。粉尘颗粒沉积在支气管内引发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患者常有进行性加重的劳力性呼吸困难。肺功能检查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需做好职业防护如佩戴防尘口罩,严重者需调离粉尘作业环境并遵医嘱进行支气管扩张治疗。
预防支气管炎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流感季节前可接种流感疫苗。日常保持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雾霾天应避免户外锻炼。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多饮水有助于稀释痰液。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急性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居室湿度保持在40%-60%为宜,可使用加湿器但需定期清洁防止微生物滋生。